“中秋”一詞起初記載于《周禮》,漢代便已有“中秋夜迎寒”、“秋分夕月”的活動。
月餅起初是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,殷、周時期的太師餅,為月餅的原型。
到了唐朝,被稱為“胡餅”。楊貴妃覺得胡餅好吃,但名字太俗,改名“月餅”。于是,月餅美名流傳千年。
唐代時期,中秋節(jié)開始盛行賞月的風俗,月下食餅飲茶,也成了文人墨客筆下的詩詞。詩人白居易就是食餅飲茶愛好者。
“紅紙一封書后信,綠芽十片火前春?!?/span>
“朝晡頒餅餌,寒暑賜衣裳。”
到了現(xiàn)代,月餅的種類已花樣百出,中秋吃月餅、品香茗已是普遍的風俗。
茶,作為國飲,承載著歷史與文化,以茶為禮,更多了幾分內(nèi)涵與品味。
茶是待客的必備之物,即便對方?jīng)]有喝茶的習慣,在招待客人之時,一定會泡一壺茶,以表對賓客的歡迎與尊重。
中秋夜團圓之際,即便吃飽了團圓飯,也一定會吃上幾塊不同口味的月餅,月餅吃多了難免會膩,這時,泡一壺古樹紅茶與家人同飲,不但減少月餅的膩,還能幫助消食,何樂而不為呢。
可好茶到底要怎樣選?除了華麗又具品味的包裝外,還有什么要求嗎?
海拔
俗話說“高山云霧出好茶”,山巒起伏、溪流交錯,云霧繚繞,土壤資源豐富。這樣優(yōu)越的自然生態(tài),人工干涉較少,方才孕育出高品質(zhì)的好茶。
并不是海拔越高的古樹茶樹生長的就越好,太高,反而不利于茶樹的生長。古樹茶樹齡300年左右剛剛好。這樣的古樹紅茶以條索緊條狀為主,茶葉比較肥碩,茶毫比較明顯,二十泡之后才明顯口味轉(zhuǎn)淡,經(jīng)久耐泡,快速回甘,自帶冰糖甜,是送禮自飲的優(yōu)選。
品質(zhì)
就白居易古樹紅茶為例,一定要滿足的必要條件是茶青的品質(zhì),茶青品質(zhì)越好越不需要復雜的工藝來掩蓋缺點。
并且茶樹的采摘也不能過度,否則會影響后面產(chǎn)出的茶青品質(zhì)。
制茶一定要遵循的三大原則:原產(chǎn)地、原材料、原法加工。
季節(jié)
茶葉的采摘,一般分為春季和秋季,夏季日曬足,茶樹生長過快,那時的茶青不宜制茶;冬季是茶樹休養(yǎng)生息的時間,也定是不會采茶的。
而春茶和秋茶的區(qū)別,春茶雨水充足,茶芽肥碩。鮮爽度高;秋茶經(jīng)夏季的炎熱之后,不及春茶鮮爽,但卻醇厚高香。
選擇茶禮時,可根據(jù)對方的口味挑選,投其所好。
在此中秋佳節(jié),望您選擇一款適合的茶禮,送敬重之人,顯文化底蘊。
愿你如茶,傲而不亢,謙而不卑。暖而不燥,寒而不陰。